Blogtrottr
Google 快訊 - 嬰兒
 
2年後老人尿布銷量大於嬰兒
Nov 22nd 2014, 18:56

「後青春的安老學─2014高齡照護論壇」,出席貴賓默沙東總經理劉思雅(左起)、衛福部台中醫院院長李孟智、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長鄧素文、亞洲大學講座教授楊志良、台北榮總院長林芳郁、演員孫越、陳淑麗、清大榮譽教授王國明、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與聯合報社長項國寧合影。
記者楊光昇/攝影

在昨天「後青春的安老學─二○一四高齡照護論壇」中,八十四歲的資深公益演員孫越說,他從四十一歲開始學習變老;老人家有義務教導年輕人怎麼面對安老,而對照護自己的後輩的辛勞也要多體諒。公益名人陳淑麗和知名作家吳若權也分享照護父母的心路歷程,既溫情又艱難,不少聽眾都同感落淚。

這場由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與聯合報、默沙東及昇恆昌合辦的論壇,與談者還有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葉金川,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鄧素文、台中醫院院長李孟智、格林文化發行人郝廣才、清大教授王國明、政大教授張士傑、元智大學教授徐業良、北市都發局長邊泰明、衛生局長林奇及健保署主任秘書蔡淑鈴等人。

台北榮總院長林芳郁說,他去日本熱海溫泉度假時,看不到一個孩子;驚覺台灣即將步上日本老人國的後塵,要趕快尋求對策。聯合報社長項國寧也表示,二○一六年開始,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首度大於十四歲以下孩童,老人尿布銷售量將大於嬰兒尿布。

楊志良則說,現在他已經很少收到白色的訃聞,因大半是粉紅色甚至紅色(代表享壽逾八十歲);社會上已看到愈來愈多老人照護老人的現象。

孫越在論壇中分享安老學,人老也要尋找生活情趣,他曾在出國的飛機上自問,如果這時死了會否後悔,答案是不會,因為親愛的家人就在身旁。像他既是肺癌又是慢性肺阻塞肺炎病人,旁人可能覺得很悲哀,但他仍樂在其中,還以吹口琴來作呼吸訓練。

他也提醒老人們,對照顧自己的人要心存體諒和感激,例如子女後輩,例如醫師。當年為他的開刀的台大外科教授李元麒因病過世,他花很大力氣找到李元麒的夫人,就為了說聲謝謝。他自己從四十一歲就開始學習變老,觀察家中或社區長輩怎麼生活,當自己步入老年時,就知道怎麼快樂生活。

陳淑麗表示,她和母親相處戲劇化,母親是沈靜青衣派,她是大嗓門花旦派,兩人用各自的方式吵架吼叫;經過多年的磨合溝通,調整到每天晚上二人要愛的抱抱後,母親才能安然入睡,主因是她發現面對老人,「耐心」和「尊重」最重要。

「當時真的好累。」陳淑麗邊流淚邊說,母親因膝蓋痼疾選擇到花蓮就醫,她必須坐火車來往台北、花蓮,某日在火車上累到哭出來。直到母親跌倒多次不願再站起,她轉而了解母親需要,用「好起來就帶妳回日本」鼓勵母親,終於讓母親努力復健、坐上輪椅出國。

照顧中風母親十八年,期間父親猝逝,吳若權強調,「照顧長輩,就是照顧未來的自己。」他說如何檢視自己與長輩是否已成知己,就是能否坦然討論生死。

吳若權說,母親看著訃聞感嘆逝世親友「怎麼才走沒多久就要被燒掉(火化)了?」他問母親想冰幾天?母親先說「誦完八小時的經就可以燒了」,但「冰四十九天又太久」,結果又改口「要再想想」。他說,若和長輩連身後事都能講清楚,未來的遺憾就會少很多。

「後青春的安老學─2014高齡照護論壇」,出席貴賓默沙東總經理劉思雅(左起)、衛福部台中醫院院長李孟智、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長鄧素文、亞洲大學講座教授楊志良、台北榮總院長林芳郁、演員孫越、陳淑麗、清大榮譽教授王國明、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與聯合報社長項國寧合影。 / 記者楊光昇/攝影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