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Google 快訊 - 嬰兒
 
3D列印醫療應用:列印一個相同的自己
Nov 24th 2014, 06:45

3D列印可以因為列印材質的改變,而產生諸多變化,有台灣廠商引進食物列印機,可以自己印餅乾和巧克力。而未來在醫療領域可能還多了一種選擇:可以列印自己器官。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3D列印運用範圍廣,不只可以列印食物,還可以用在醫療用途。圖片來源:FLUX提供)

2012年2月,美國密西根大學內的附屬兒童醫療病院,一位3個月大的小男嬰患有罕見症狀:氣管支氣管軟化症(racheobronchomalacia),導致他的氣管非常脆弱,呼吸困難,受損的氣管甚至危及動脈,而導致他的心肺功能逐漸衰竭。

醫療團隊認為,唯有修復或更換受損的氣管組織,這個小男嬰才有機會存活。但對一個小嬰兒來說,這是一個龐大且危險的手術,該團隊和另一間Akron幼兒醫院的醫師聯繫,最終他們找到了維繫小男孩生命的方法:3D列印。

密西根大學醫療團對先用CT掃描小嬰兒的胸腔,並將掃描的結果轉換成3維圖像,清楚的描繪出小男嬰的氣管構造。基於這些資料,他們再設計並列印出一個小小的支架,就像是水管一樣,材質必須要選用人體可相容的醫學用材質,貼和小男孩受損的的氣管。醫療團隊描述這個列印支架要像吸塵器內的軟管,堅硬又同時充滿彈性,他可以隨著小男孩成長而擴張。

內裝的夾板至少需要維持3年以上,直到小男孩的細胞足以自行修復,3D列印的夾板才能功臣身退。

小男嬰手術後3周,成功的移除呼吸維持器,並順利出院回家修養。2013年5月好消息傳來,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醫學期刊上,密西根團隊公開醫學研究成果,並公布小男孩的病情持續好轉,且夾板並未造成任何不適問題。

這類在醫療上的應用已經逐漸普及。在美國有許多醫院採納3D列印機一來執行複雜且真實的手術。包括列印病患的心臟瓣膜、手指或眼神經等,來做為真實手術前的預先練習。外科醫生也會使用3D列印機,來製作病人的義肢、或骨架等。

3D列印在製造業掀起的革命,形成另類的工業民主,每個人或團體都可以輕易的選擇列印個人化的產品。對於醫療領域來說更是一大創新,我們可以列印一個專屬自己的器官維持器。研究人員甚至預言,幾年後3D列印可以印製出人的腎臟、肝臟或其他生物器官,病人不用再等器官捐贈者。雖然現在的技術仍有諸多問題,研究人員還無法順利將3D列印結合細胞繁殖,但確實為醫療領域帶來了一絲希望。

資料來源:The New Yorker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